高鹽廢水的處理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。中國每年產生的廢水達3億立方米以上。結果,二次生產產生的高鹽廢物超過1000萬噸,大多未得到妥善處置,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。在訪談中,業界專家普遍認為,目前高鹽廢水的處置缺乏經濟和系統的處理方法,處理產生的副產品難以識別。廢鹽常被當作危險廢物處理,很難使經濟價值最大化。
核心技術缺失
據報道,高鹽廢水是指含有有機物的廢水,其溶解性固體(TDS)的質量分數至少在3.5%以上。因為在這類廢水中,除了含有有機污染物外,還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無機鹽。我國含鹽廢水占廢水總產量的5%以上,且仍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長。
吳剛中國化工環保協會技術部副主任吳剛表示,高鹽廢水主要涉及農藥、染料、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工行業,以及煤炭、化工、煉油等行業,其中農藥、染料、醫藥中間體高鹽廢水成分復雜,難以處理。水污染問題尤為突出。特別是對于特征性污染物,長期以來缺乏有效、經濟的處理方法。
“在高濃度含鹽廢水處理領域,應用較好的技術包括膜預處理技術,高濃度含鹽廢液焚燒技術,部分企業采用先進的氧化和生化處理等先進的組合技術。在鹽的蒸發和結晶中,常用機械蒸汽再壓縮(MVR)技術,而在預處理階段使用生化處理技術。近年來,高鹽廢水的處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,但總的來說,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的加工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,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的不足上?!?吳剛說。
中國石化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環境保護司司長莊相寧也承認,高鹽廢水產生量大,大部分無出路,目前處理技術支持能力不足。
成本居高不下
天津理工學院研究所總工程師張柯張柯表示,高鹽廢水處理廠的運行存在很多問題,其中最突出的是成本問題。有三個原因。一是全行業廢水處理成本高,常規和單位廢水處理方法成本高,難以滿足技術和經濟要求。二是處理技術普遍分散、分散的問題,未從清潔生產、資源評估、成本優化、技術優化、市場優化、回收產業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設計。第三,大多數環保公司和研究機構只能提供單位流程,缺乏系統開發和工程能力,無法從成本優化的角度為用戶分析和解決問題。
大連海益重工公司總經理韓云濤說,目前處理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水較為成熟的技術有稀釋生化法、蒸發濃縮法、焚燒法、膜濃縮法和催化氧化法。每種處理方法都有其優缺點,如稀釋生化方法考慮有機物的可生化性,會產生大量廢水;蒸發濃縮方法需要經過蒸發分離后再進一步處理,會增加企業的環保成本。
一位專家告訴記者,如果不考慮成本,可以實現廢水的"零放電",但在濃縮和再利用之后,剩余的固體廢物是處理的困難。這些固體廢物可能是有害的、難以填埋、難以處理和處理昂貴的費用。
副產廢鹽難利用
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周獻慧表示,化學工業中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水蒸發結晶產生的廢鹽每年超過200萬噸。目前,廢鹽在很多地方被視為危險廢物,沒有出路。導致公司囤積的鹽渣量很大。
一些企業還反映,由于缺乏副產品標識、難以識別等原因,一些低風險廢鹽也被當地環保部門作為危險廢物處理,因此不能作為產品銷售?!蹦壳?,許多工程存在廢水中雜質提取后才能堆放的問題。由于這些雜質被認定為危險廢物,每噸處理成本應達到3000-5000元。因此,如何利用這些鹽類資源是我們目前研究的一個方向。
周獻慧稱,目前,魯西、上海氯堿、揚農等公司在廢鹽處置方面已有成功案例。他們使用聚碳二次鹽生產和mdi廢鹽輸入膜裝置作為原料鹽,或者使用膜堿裝置處理含環氧樹脂的鹽廢水,或者使用有機磷二次鹽生產離子膜和蘇打。其他企業也應加強對廢鹽集中處置的研究。
針對未來需要的技術,胡遷林提出要推廣綜合利用和資源回收技術,實現廢物的循環利用和高價值利用,對高濃度鹽母液和廢鹽的處理應以無害化為主,以資源利用為重點。鼓勵采用催化氧化、高溫焚燒、吸附分析、分離(結晶)等技術,按標準生產副產品工業鹽;鼓勵氯堿、純堿行業充分利用自身鹵水凈化、點溶、煅燒等裝置優勢,協同處置其他行業生產的廢鹽,實現鹽資源綜合利用;加快聚碳酸酯、環氧樹脂和MDI廢鹽在燒堿生產中的示范推廣,探索農藥廢鹽在離子膜燒堿和純堿中的應用技術,探索農藥廢鹽在離子膜燒堿和純堿中的應用技術。為實現自然循環,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了含鹽廢水的“解毒”處理和排水技術。